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7567 前往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中心查询
供应
供应 求购 资讯 展会 企业
13610701611
首页 > 热点 > “以老养老”有助填补护理员缺口

“以老养老”有助填补护理员缺口

2024-09-04 00:0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点击量:176  评论(0人参与)
 

探索“以老养老”模式,让低龄老人为独居、行动不便、患病的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具有一定可行性


填补养老护理员缺口,既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也应强化老有所为的制度保障,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适合老人的养老服务岗位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社区为老服务该如何创新推进?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郭巨街道“60·80”帮帮团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探索建立更加规范、更为常态化的“以老养老”模式。该地成立“60·80”帮帮团,组织60多岁且身体不错的老人帮助80岁以上的老人。


从该地实践看,45名骨干志愿者结对148名特殊、困难老人,以每周敲门3次为一个关爱周期,提供日常问候、安全排查、助劳助洁、代买代办、陪同就医、急事随叫等服务。这种“以老养老”模式,不仅让一些年纪较轻的老人老有所为,也让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老有所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口人均预期寿命增长,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也显著提升。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不少60多岁的低龄老人仍具有参加社会劳动的条件。探索“以老养老”模式,让低龄老人为独居、行动不便、患病的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具有一定可行性。


根据国家卫健委不久前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78%的老人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由此产生了600多万养老护理员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仅有50多万名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其中,只有33万名服务人员从事长期护理。填补养老护理员缺口,既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也应强化老有所为的制度保障,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适合老人的养老服务岗位。推行“以老养老”模式,就是以“老有所为”带动“老有所养”的新实践。


实施“以老养老”模式,有助填补养老护理员缺口,但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一来,低龄老人等志愿者数量不足,志愿服务供给跟不上需求,每名志愿者可能要同时服务多人。这不仅容易加重他们的服务负担,也可能影响服务质量。二来,志愿者受限于身体状况,能够提供的服务较为简单、不够丰富,不能满足高龄老人多方面的需求。


丰富和拓展“以老养老”,可以依靠有组织的、系统性强、服务专业的机构,多吸收身体素质较好、具备相关经验的低龄老人,不断壮大养老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低龄老人志愿者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为高龄老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更好满足多元化多样化养老需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这意味着我国已迈入中度老龄社会。预计2035年前后,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未来,社会对日常陪护、生活起居、卧床护理、精神慰藉、心理辅导等养老服务的需求会持续增加,“以老养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断完善“以老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身边的、容易获得的养老服务,有利于托举幸福“夕阳红”,让晚年生活更美好。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版权所有:养老产业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0060号-1